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提出的[1]。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用于表达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效果。
归化翻译是指译者将源语(原文)本土化,以目标语(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将译文变得地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欣赏[2]。
异化翻译则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译者会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传达原文的内容[2]。
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关于翻译概念的表述。施莱尔马赫提出,翻译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要么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要么尽可能不打扰作者,让读者去接近作者[1]。
这一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提出,使翻译者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更加明晰的选择,以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而异化翻译则保留了原文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丰富了目标语读者的文化体验[2]。
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提出也引发了对于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思考。它促使翻译学者对翻译的目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丰富了翻译理论的发展。同时,这一理论也引发了对于翻译与文化、语言之间关系的思考,推动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进程[4][5]。
总之,归化异化翻译理论的起源和影响在翻译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和思路,丰富了翻译理论的发展,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参考文献: [1] 归化与异化之争,https://zhuanlan.zhihu.com/p/448728329 [2]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法,https://zhuanlan.zhihu.com/p/100965544 [3]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来源,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068884d69abb58b0f5e4099334daafb0 [4]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起源、定义及主要观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28/5212044014002133.shtm [5]归化与异化研究的渊源、性质、内容与方法,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85-2009233049.htm